《CAJ-CD》規(guī)范執(zhí)行優(yōu)秀期刊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入編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歷年題詞

實現碳中和目標需加快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
發(fā)布時間:
2020-12-23 10:49
來源:
新華社
訪問量:
發(fā)布時間:
2020-12-23 10:49
來源:
新華社
訪問量:
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第九屆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要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需要推動經濟、能源、環(huán)境實現均衡與路徑優(yōu)化,加速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
今年9月份,中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對我國推進能源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表示,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拆掉能源體系中的“圍墻”,讓各能源品種有機融合,共同擔當起降碳減排的重任。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吳吟指出,要盡可能少用碳基能源,提升碳基能源利用效率,發(fā)展相對減碳的路徑利用,研發(fā)碳捕集利用路徑。“科技將決定碳基能源的未來,科技也將重塑未來的碳基能源。”吳吟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說,中國能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和缺氣,要實現規(guī)模化低碳乃至無碳能源,回歸地球生態(tài)平衡,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是有效路徑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劉強指出,碳中和承諾是中國經濟發(fā)展到新階段的一個必然和更高的要求,是擺脫對資源和資本高強度投入的機會。把碳中和的壓力轉變?yōu)樾滦湍茉串a業(yè)技術、新能源業(yè)態(tài)發(fā)展的機遇,轉變?yōu)橹袊洕鷮崿F產業(yè)升級的動力,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論壇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發(fā)布了《碳中和前景下的能源轉型:選擇與路徑——2030年碳達峰與2060碳中和目標的未來能源系統(tǒng)》(下簡稱“報告”),對如何實現2030年之前碳達峰和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標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發(fā)展建議。
報告指出,中國能源體系原本是一個高碳、高煤的系統(tǒng),需要在滿足經濟與民生對能源需求、經濟上合理且安全穩(wěn)定的前提下,推動能源體系從高碳化石能源為主向碳中性能源、低碳能源和非碳能源轉型。
報告表示,目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難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碳基能源比例過高,且其中大半為煤炭;二是各種非碳能源實現減碳沒有問題,但是沒有碳中和即固碳效果;三是實現碳中和的各種技術成本居高不下,仍有待技術突破。為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大力發(fā)展新型碳中和產業(yè)技術經濟體系,重點關注工業(yè)、交通、建筑等能源碳中和技術,以及農業(yè)、分布式和移動能源技術。
報告建議,為使得碳達峰時非碳能源和碳中和能源占總能源消費的50%以上,需要推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設風電,在碳達峰時風電占總發(fā)電比例爭取達到30%;二是適度發(fā)展核電,使在建核電項目按期投產;三是實現氫能技術、儲能技術的商業(yè)化利用,合理使用棄風、棄光、棄水等不能并網的電力用以制氫;四是實現綠色醇醚燃料的商業(yè)化,以有效減少碳基能源的最終二氧化碳排放。
相關文件